美洲日不落 第四十章 汉国十大城市排名上

作者:道士仗剑行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4-17 08:42:39

“我说,这个十大城市,是什么鬼??”

“怎么这个金山的排名,比咱们西京还高,到底谁是首都??”

西京城南街的一个卖蛋挞奶茶的茶餐厅内,刚刚还在喝茶看报的老吴立马就愤怒的站了起来。

周围的人有些“懵”,不知道怎么回事,直到周围人提醒,才知道事情的原因,原来是西京日报今天在头版登的一则名为“十大城市”的文章,引起的争议。

事实上,不只是这个茶楼如此,整个西京城,只要订了报纸的人家,在看到十大城市,都会“火冒三丈”。

不为其他的,仅仅是西京被排在了第二名,

这对于处处以天子脚下,“老西京人”自居,高人一等的西京人来说,绝对是不能接受的现实。

但是在愤怒之后,又只能接受,毕竟这是西京日报,除朝报外,最具有公信力的报纸,不信“他”的,难道信那些自嗨小报和漫画。

【在汉国漫画中,一旦涉及城市,西京总是作为漫画城市原型,就是因为西京的知名度,甚至哪怕是如今的欧洲普通人,他甚至不知道美洲这个地方,但一定知道西京这个地方】

也正是因为外界乃至西京本地气氛的影响,在很多西京人心中,尤其是上了年纪的人心中,西京就是大汉,大汉就是西京。

这座城市的神圣性是不容质疑的!!

但现在西京人最信赖的报纸,西京日报,却“光明正大的”在头版头条告诉所有人,你们不是第一。

这样的残酷“伤害”,对于老西京来说,伤害会有多大,可想而知。

而压在西京头上的,正是和西京“互怼”多年的金山。

这座湾区城市,自建立以来,就是汉国第二大城市,汉国最大的轻工业中心。

金山的优势,是汉国任何城市都无法比拟的,因为与西京近,所以具有先天的地理优势。

再加上有一座整个汉国都首屈一指的湾区,更是插上了“飞腾”的翅膀。

整个金山人口,光是城区人口就超过一百五十万,达到了一百五十二万,远高于西京的一百二十万。

更不用算,周边地区人口,加起来妥妥的超过三百万,要知道,目前的鲜卑地区,也差不多这么多人口。

更不用说,当地已经超越西京的造船业,据统计,光是造船业,当地的产值就高达一亿两千万华元,而同时期的西京,堪堪达到一个亿。

这还只是造船业,如果算上轻工业的产值,差距更大,整个汉国三分之一的轻工业品,都是由金山,以及金山周边几个附属的卫星城市生产的。

其中靠近金山的风城,更是以年产价值三千万华元的瓷器,成为汉国的瓷器之都。

【后世硅谷附近】

至于周边其他几个大镇,也是各有千秋,比如生产工具的平城镇,以及生产纸笔的三河镇,乃至生产自行车圈的湖泽镇。

【后世旧金山周边几个卫星城】

就拿那个平城镇来说,这个地方生产的螺丝刀,乃至其他工具,甚至出口到了美国,不因为什么,就是因为它耐用,标准化,甚至都是按一体卖的,比现在美国那种乱七八糟,这里买一下,那里弄一下的工具要好多了。

甚至平城最大工具公司的鸭子标准,在美国都算是工业的象征。

而三河镇生产的纸笔,在全国都是闻名,虽然最近俄勒冈三省的造纸厂“声名鹊起”,压低了当地的销量,但十几年构建的品牌,不是那么简单,就能冲垮的!!

三河镇生产的三河铅笔,在汉国那是仅次于生产御用钢笔的西京笔厂。

而生产自行车圈的胡泽镇哪怕因为最近龙江地区工业起来吗,而失去一部分市场,但是依旧牢牢把持着自行车圈,这个三千万华元细分市场的三分之一,是个不折不扣的自行车巨头配件企业。

如果再算上风城的瓷器业,以及金山地区最赚钱的海贸,整个金山的工业产值,占整个汉国的六分之一绝不是开玩笑的。【汉国目前工业产值超过三十亿华元】

这也是金山为什么能够排名第一的主要原因。

而整个汉国能够排在金山后面的,也就只剩下了“愤怒”的西京。

整个西京地区,其实这些年的人口,实际是“固定”的,只是内城的人口比原来的时候增长了些,其他的基本不变,周围的人口,也一直保持在原来的数字,整个西京的人口,基本还是在两百万左右,大概是在两百二十万人的规模。

之所以是这样,还是因为整个汉国的人口分配策略。

按照后来的人口计划,类似汉州地区这样富裕的地方,将不会再分配移民,因为按照汉国去年底的人口统计,整个汉州三大板块,西京,金山,北门这三大地区,以及周边附属城镇,光是人口就超过了七百万,是汉国当时两千两百万人口的近三分之一。

哪怕是内阁那些文官,甚至是帝国议会,都很难容忍这样巨大的人口分布了。

所以从这几年开始,整个汉州地区,包括西京,都处于一种人口流入停滞的状态,最近增长的,主要是当地的新生儿,至于外来人口,一个没有。

【汉国新出台了一个地域限制的法案,要求新移民必须在移民地待满五年,这也是为了限制原来那种人口自由流动,给当地造成的损失】

当然,哪怕西京再受限制,他毕竟是京师,京师的该有的待遇都是有的。

比如说,医疗,比如说,教育,甚至是服务和娱乐,在整个汉国都是“如雷贯耳”的。

比如说当地最负盛名的西京大剧院,这家建立于龙武八年,整个汉国最大的戏剧院,拥有上千名演员,光是主演就有几十个,从戏曲到话剧,甚至是各种神州地方剧种都有,用“齐全”两个字来形容,绝不夸张。

主剧场甚至能坐两千人,这在整个世界,除了那些体育场,又有几个比的上。

这还只是娱乐,再说医疗,整个汉国最大的医院,西京医院,光床位就有一千五百个,别说这个时代,就是在后世,都属于大医院了。

医生更是多如牛毛,什么“国医圣手”“开膛小达人”“配药高手”,在整个西京,那是应有尽有,不怕你得病,有病都有办法给你治,以至于在汉国,去西京看病,成了一种“潮流”。

也事实上的,造成了拥挤,不得不宣布再建两座病患大楼。

当然,要真是绝症,伱别说这个时代,就是后世,该死还得死。

整个西京除了以上这些,还有大量的工业,汉国工业老区牛岭区,就是其中的翘楚,甚至可以说是汉国工业的全部。

整个牛岭区主要是以重工业为主,其中西京制铁公司就是其中最大的企业,这家企业目前每年的钢产量在一万吨左右,占据汉国全国钢产量的五分之一,生铁产量也是三分之一,大概在六十万吨左右。

如果算上其他附属产业,以及生产的其他钢铁衍生产品,整个西京制铁的产值,甚至高达五千万华元。

这在整个汉国,除了汉铁,乃至金山制造等少数公司,又有几家公司能够做到。

该公司也被人称为钢铁行业的“巨无霸”,是不折不扣的行业龙头企业。

而这只是整个西京发展中的一部分,除此之外,西京最亮眼的就是那些石油企业。

这些石油企业每年生产价值两亿华元的石油作为照明燃料,哪怕经过一段时间的退税,西京当地也是可以收到价值超过四千万华左右的税收,这对于很多一年就七八百万,不到一千万的地方来说,简直就是“神话”故事。

除了石油以外,当地还有大量的自行车场,这些自行车场,主要是组装场,从龙江获得轮胎,从金山获得自行车圈,最后生产包括铃铛,踏板这种简单的小玩意,最后将整个自行车的利润都留在了当地。

整个自行车每年一亿五千万华元的海内外销售中,最起码有五千万是西京地区的,其他地方,也不过是干个辛苦活罢了。

【自行车市场目前已经趋向稳定,或者说可以轻松进入的市场,已经进入,没有进去的市场,估计也很进入】

如果加上西京当地的一些“自给自足”的小产业,整个西京的工业产值仅次于金山的五亿华元,以四个亿排在后面。

西京这座城市虽然因为京师的原因,捞了不少好处,但从严格意义上讲,该地区的地理位置,本身就是极佳,要不然当初西班牙人,墨西哥都不会把这里作为统治西海岸的中心。

当然,对于那些西京人来说,目前的情况,绝对是不可接受的。

毕竟,这里是西京,是他们心中的“世界”。

但事实摆在那里,从各方面看,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西京都只能排在金山之后,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谁叫他是京师,天生就要承担大量的职责,哪能想发展什么,juu发展什么。

就像西京某个官员的话说:

“在西京,一切都要讲规矩,没有规矩,那可就全乱了,因为这里人太高了,一板砖下去,保不齐就砸中个朝官。”

这就是西京,一个集万千宠爱,但又“处处”讲“规矩”的地方。

汉国的第三大城市,其实一直有很大的争议,有人说是发展了那么多年的铜山,又有人说是北门。

但其实根据西京日报的统计,是龙江!!

龙江这座城市,是以海贸,以及橡胶产业,乃至衍生的化工产业立足。

每年到港的橡胶原材料,占整个橡胶产量的一半,价值超过五千万华元。

这还只是原材料,不算加工出来的价格。

(汉国有意压低橡胶价格,打压其他国家的橡胶种植和产业)

如果算上加工,以及周边的其他产品,甚至可以达到两亿华元,占据整个汉国橡胶产业的三分之一。

之所以没有占据一半,还是因为产业分配问题,目前最赚钱的就是橡胶手套,橡胶雨衣,防毒面具工业品,但因为汉国的平衡政策,这部分被分散到了各个地方,所以只拿到了三分之一的产值。

除此之外,就是龙江的转口贸易,这部分大概是在一个亿左右。

主要是一些在当地经营的加工厂,看似金额很高,但那只是因为龙江好出口罢了,收到的钱也只是在当地转一圈,又回到了其他地方,相当于只是收了服务费。

剩下的则是当地的造船业,因为背靠整个大西洋,所以还有个三千五百万华元的产值。

(起步太晚导致)

如此,林林总总的算下来,当地大概有个三亿五千万左右的工商业产值,无论如何都是名副其实的第三名,与第二名的西京,也就差了五千万罢了。

甚至在不久的将来,龙江超越西京,甚至金山,都是可能发生的事情,无他,地理位置太优越了。

此地是汉国唯一的大西洋港口,直接对接美国,乃至欧洲,以及靠近大西洋的南美市场,想不发展起来都难。

而第四名,其实就很复杂了,因为相差实在不大。

比如说北门和铜山,绝对是目前挣得最凶的三座城市,因为相差都不大。

基本就在千万左右。

但最终,还是最先发展是北门,先拔头筹,靠着当地的纺织产业,先拔头筹。

按照最新的统计,整个北门地区的纺织产业,高达两亿五千万华元。

是汉国最大的纺织品生产基地。

整个北门,拥有全汉,最多的棉田,每年光出口的棉花,就达到了纺织产业的三分之二,是汉国出口相当靠前的产业。

(其中大多数卖给英国)

当地有大量的私人棉田,基本都在五百亩以上,当地的人均收入,在整个汉国都是名列前茅。

当然,因为棉花采摘需要大量的劳工,又因为本地人工成本高。

当地每年都要到临近的墨西哥组织人手去采摘棉花。

(因为汉国禁止奴隶,所以只能雇佣)

也因为这样,每到采摘旺季,当地总是处于“快乐且烦躁”的过程中。

钱就在眼前,但是缺人!!

为此,那些北门出身的朝官,没少鼓吹什么“奴隶论”。

当然,最后都被更上面“压”下。

毕竟按照汉国的计划,“奴隶”是不可能出现的。

要是放开这个口子,那可就不得了,到时候再想管,那就很难了。

至于像兰芳这种以工为名的“假奴”,基本也是因为地处偏远,属于海外领地,故意放纵。

要是本土,你看抓不抓你??

好在,周边地区,“资源”丰富,汉国没人,其他地方,类似墨西哥,中美洲这种地方,还是有的是人。

有人人,什么事就都好办了。

北门市下面,则是更加激烈的两个城市,铜山和红山。

这两个城市一直就是“难分伯仲”。

其中铜山拥有整个汉国最大规模的金属产业。

其实又以铜为主,其中光是每年开采的铜矿,就价值七千万华元,还不算后来的衍生产业。

如果算上加工,工业品,整个铜产业甚至可以达到一亿八千万华元。

如果在算上其他的一些矿产,整个铜山的工商业产值,应该是在两亿两千万最右。

和以纺织业为主的北门,其实也只差了三千万。

这三千万的差距,其实也已经不大了,随着汉国电气化的持续发展,以及对铜线的需求。

铜山市超过北门,可以说是板上钉钉的了。

当然,这主要还是因为汉国的纺织市场实在太小了。

加上周边地区,最多也在四千万,和英国那种几个亿的市场,完全没有可比性。

而市场,其实对于汉国工业的伤害,一直很大。

从汉国建国以来,就饱受市场的困扰。

这也是为什么,哪怕到今天,刘鹏在面对英国时,谈的东西中,都带有“英汉同盟”这个词。

还不是因为当年在大英帝国的市场下,发展的实在太爽了。

后来爽过头了,自然也就什么都没有了。

铜山之外,就是红山,这两座山,其实真有一点双生子的味道。

如果说铜山是靠铜矿起家,那么三无,且只有少数矿产的红山,那就是典型的“逆袭”。

当然,这个所谓的逆袭,还是依赖于当年“牛气冲天”的大加利福尼亚地区。

当年这个地区,可谓是汉国的全部。

包括了今天汉国最繁华,工业产值占了近三分之一的汉州。

以及红山所在的西海。

当年有一句笑话:

“一个汉州人问汉国的边界在哪里,有人答,在北门,汉州人又问,其他地方呢,那人回答,乡下!!”

是的,如今的铜山,乃至其他城市,在当时的大加利福尼亚地区看来,就是骑马纵横的乡下。

对他们的印象就是穷,直到如今,还在一些老人口中流传所谓的“蛮荒”故事。

而红山,是典型的吃到“福利”后,发奋图强的城市。

求月票,求打赏

(本章完)

→如无内容,点击此处加载内容←
如若多次刷新还无法显示内容,请点反馈按钮报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