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尔达维亚公国-——

【后是罗马尼亚的一部分】

清晨,当当地的百姓像往常一样,扛着锄头,拉着耕马,准备“糊口”的时候。

一阵炮声,惊醒了很多还在睡懒觉的摩尔达维亚人,当炮声停止后,透过“模糊”的窗户,看到的是迈着军步,扛着枪,高喊“斯拉夫万岁”的俄国士兵。

更加讽刺的是,当俄军军官敲开他们家门,要求他们提供面包和“酒水”的时候,给出的理由竟然是“斯拉夫团结”。

没错,就是斯拉夫团结,真实的含义,其实应该是斯拉夫大团结。

按照俄军的宣传,这是一场“特别军事行动”,是为了拯救被奥斯曼异教徒奴役的斯拉夫人而发动的“正义战争”。

至于这场战争的后果,自然首先要由全体“斯拉夫人”来承担。

当俄军军官强硬的拉走一切能吃的的小麦,牲畜,甚至是耕马后,给出的理由也很纯粹,那就是“一切为了斯拉夫”。

是啊,斯拉夫人的利益高于一切!!

但是当那些摩尔达维亚百姓看着空空如也的仓库,以及就连小孩玩具都被“搜刮”走的家。

不知道会不会同意俄国所说的“斯拉夫大团结”。

当然,一切都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战争开始了。

他们不仅要遭受“拯救者”的掠夺,还要遭受异教徒的“盘剥”。

就像一位摩尔达维亚老人所警告的那样:

“一切才刚刚开始!!”

——

“乌拉!!”

“乌拉!!”

“为了沙皇陛下!!”

当对面的“灰色牲口”迈着“虚浮”的脚步,满脸通红的挺着刺刀冲过来的时候,奥斯曼人知道,战争又要开始了。

事实上,在这几天,这样疯狂的场景,他们遇到了好多次,甚至有一种“不厌其烦”的感觉。

每一次都有俄罗斯人在他们强大的炮口下失去生命,但又有大量的俄罗斯人站出来,就像现在一样,他们就像蚂蚁一样,可能单个看起来不咋地,但是一旦让这些“蚂蚁”联合起来,就是不可阻挡的。

在原来的历史上,如果后来没有英法的直接下场,此时这个叫雅西的城市,可能已经失守了,一旦失手,整个罗马尼亚地区都有被俄军攻克的风险,一旦罗马尼亚的两个公国全部失手,那么俄军就将抵达距离伊斯坦布尔最近的地方。

奥斯曼帝国到时候不是战败的问题,而是能不能活下来的问题。

与原来历史不同的是,在原时空中,由于奥斯曼军队的拉跨,过早的丢失了巴尔干的大片地区,以至于战争集中在克里米亚这么一个半岛之上,但在这个时空,因为汉国提前几年的介入,奥斯曼军队的实力要比原来强上不止一星半点儿。

带来的直接好处就是战争最先僵持在巴尔干地区,而不是最要命的黑海。

一座小小的雅西城,几乎汇聚了超过七万大军,这是原时空所不能想象的。

双方在这座小城市中,争夺着每一寸土地。

就像俄军指挥官雷斯勒夫所说:

“我们将在五月中旬前,占领整个罗马尼亚地区,我们将用最难人的方式,拿到我们想要的一切,拿到俄罗斯帝国想要的一切!!”

俄罗斯帝国想要什么,答案不言而喻!!

轰轰——

当城市内城的五十五毫米汉国产暴风火炮的炮弹炸在俄军进攻的街道时,“掀起”一阵烟尘,带起了仿佛如灰色冰雹的石板碎片。

带起的碎片,落下的是“生命”。

当俄军在日落前啃下这条街道的时候,留下了数以百计的尸体。

而在整个雅西城,这样的情况,并不在少数,就像汉**事观察员邵军所说:

“整个雅西,或者说整个俄土战争,就是一场灾难,一场用年轻生命作为赌注的战争。”

“这场战争本质上是上一次战争的延续。俄国人不满足只获得高加索,以及黑海的一丁点权益,奥斯曼人感到耻辱与威胁,这是一场注定不死不休的战争,直到其中一方倒地,或者承受不了损失,主动退出,要不然我看不到这场战争结束的时间。”

在邵军写这段话的时候,整场战争正在进入一阵小**,双方在摩尔达维亚公国以及瓦拉几内亚公国,总共投入了超过二十五万军队。

这场会战也被欧洲媒体称为巴尔干会战。

当这场战争在四月三十号那天打响的时候,整个欧洲都摒住呼吸,眼睛睁的老大,不断的向前方输送军事观察员,用放大镜来“观察”这场可能改变历史的战争。

而在汉国,也在为这场战争的结果做着准备。

——

西京陆军部-——

陆军部的大楼内,不断的有人走动,所有人手中都拿着厚厚的文件,而这一切都是因为发生在万里之外的俄土战争。

当战争打响的一刹那,汉国驻伊斯坦布尔公使就对苏丹保证:“汉国将在未来两个月之内参战,并在之前提供所能提供的一切!!”

是的,“两个月”。

为什么是两个月,那是因为汉国陆军部曾做过计算,按照目前的防御标准,奥斯曼帝国最起码可以守住三个月,留下的一个月是给汉**队支援的。

除此之外,两个月还有一个特殊的含义,那就是试验,如果俄军在两个月内,没有拿下奥斯曼,甚至连巴尔干都没有拿下,那就证明俄军的战斗力和汉**队不在一个水平线,这样就可以干汉国一直想干,但一直“畏手畏脚”,不敢干的事情。

而如果俄军赢了,两个月拿下了重兵把守的巴尔干,就要重新调整作战战略,甚至要更改整体计划。

这两个计划,其实都是一次试探,是对那头北极熊的试探,看看它到底是不是徒有其表。

如果真的不行,那就不要怪汉国下手狠了,毕竟在这个没有“蘑菇”的年代,实力就是一切。

没有实力,占领的领土,占有的好处越多,越是别人眼中的眼中钉。

“我认为不对,俄军暂时不可能突破雅森防线,这里有奥斯曼至少六万大军,后面还有五万后备军,军械精良,弹药充足,不可能这么容易被突破……”

“不,我认为奥斯曼军队的作战意志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大,他们虽然拿着我们给予的新武器,甚至拥有主场优势,但从前线传来的战报看,奥斯曼人的勇气还是很欠缺……”

(指奥斯曼军队一旦失去优势火力掩护,遇到俄军乌拉就会投降的事情)

“不,我认为俄军的战斗力不可能这么持久,据最新的情报来看,他们甚至连弹药都出现了不足,很多军队甚至只能配发不到五发弹药……”

“不,你们都说错了,我认为战争会僵持下去,双方会流干最后一滴鲜血!!”

“不……”

不大的兵推室内,一群年轻的参谋正在对着沙盘“指点江山”。

沙盘上的“土块”,“小塘”,“木雕”,就是巴尔干,黑海,城市。

甚至就连那些象征双方兵力的小人,都做到了一千的比例。

(一个木偶士兵代表一千人军队)

密密麻麻的“士兵”站在不大的“战场”,然后假装厮杀起来。

而在它们上方,是一群操纵局势的“上帝”。

他们带着“傲慢”,“偏见”,试图推演出,属于他们的战争。

“碰”,一个中年穿着普通军装的中年男人推门而入,所有人都像是被掐住“喉咙”的乌鸦,再也发出任何“诅咒”声。

很快,一阵“陶帅”,“陶部长”的尊称响起。

陶望看了这些年轻的军官一眼,随后又低头看了看地上那巨大且“生动”的沙盘,最后开口道:

“怎么,仗打赢了??”

此言一出,所有人都羞愧的低下了头。

陶望笑了一下,随后一屁股坐在靠近沙盘的一张椅子上,“挑”起一根指挥棒,直指巴尔干地区,随即问:

“此战如何??”

周围的军官对视几眼,最终还是一个姓项的少校站出来回答:

“启禀陶帅,此时巴尔干总兵力超过二十五万,俄军十四万,奥斯曼军队十二万多,双方旗鼓相当……”

“恩,记得不错。”

陶望“不置可否”的点头,还没等刚刚那人“高兴”,就质问:“既然你知道的那么清楚,那么你来回答一下,这场战争该怎么打,或者说,如果伱是双方,你该怎么赢??”

项少校呆了一下,随后壮着胆子,支支吾吾的回答:

“若我是俄军,我会抓住奥斯曼军人胆小的特点,引诱他们决战,最终在最残酷的战场,一战定胜负!!”

“如果我是奥斯曼军队,我会抓住俄军补给不足的特点,分出一批机动部队,绕到后方,猛打俄军补给线,以此取得战争的胜利。”

啪啪啪……

陶望鼓起了掌,让项少校有些“兴奋”,毕竟这可是对他的鼓励,然而下一句话就让他跌落了谷底:

“既然如此就可以战胜敌人,那么双方将领为什么不用??”

“而是要一直在打毫无意义的消耗战??”

“是他们太蠢,还是你太聪明??”

几句话把这位年轻的少校问的抬不起头,就好像上学时,学生那点自作聪明的“小玩意”,在老师面前就像笑话一样。

周围其他军官也“紧紧”的闭上了嘴,毕竟这个时候插嘴,很容易引火烧身的。

缓了缓,陶望这才开口:

“此时局势已经很明朗了,随着俄军队突袭被阻,双方已经进入了消耗战,消耗战,考验的就是物资供应能力,以及作战意志。”

“物资方面我不担心,毕竟就在昨天,英国人宣布为奥斯曼拨付一批新弹药。”

“法国日也宣布要援助奥斯曼帝国。”

“就连我们国家,都从波斯那边截获了一批本来交付波斯的武器,交给奥斯曼人!!”

说到这里,陶望的脸上露出“不自然”的笑容。

显然,他既满意目前的情况,又不满奥斯曼军队的“无能”。

“现在最主要的就是,奥斯曼军队的作战意志,根据刚刚得到的情报,在雅森一线,已经有一个两千多人的奥斯曼步兵团集体投降,这种事一旦打开,基本不可能收尾……”

说到这里,陶望的脸上的笑容消失,只剩下了“怒气”。

周围的军官也纷纷大骂“奥斯曼无能”,“蠢猪”,“畜牲”。

事实上,不止陶望这种陆军大佬生气,当投降的电报传到皇宫时,当时还是汉国时间凌晨四点,刘鹏接到后,本来“昏昏欲睡”的大脑,直接醒了,醒来第一句话就是:

“烂泥扶不上墙!!”

一大清早就召开内阁会议,在会议上刘鹏表达了对奥斯曼局势的“不满”,随后指示驻伊斯坦布尔公使方面,对奥斯曼施加压力,让他们严肃军纪,避免以后再发生这种很容易动摇军心的事情发生。

随后又是组织人讨论,如果奥斯曼以一种“愚蠢”的方式战败,该怎么阻止失败。

这是宫里的事情,而在兵推室内,陶望看着模拟的很真实的沙盘,望的有些出神,直到七八分钟后才说出一句:

“目前局势来看,奥斯曼抵抗意志薄弱,导致战局崩坏的可能性很大,我们要做好奥斯曼失败后的准备……”

“你们有什么见解??”

陶望对这些年轻的参谋问道。

其中一名姓文的参谋主动站出来回答:

“陶帅,虽然奥斯曼军队意志薄弱,但到底有要塞之险,也有比俄军更加充足的弹药,一时半会,就算要发生变故,也不可能这么快。”

“依我之见,可边观边进。”

“何为观,何为进??”

陶望望着眼前这个有点印象,叫“文腾辉”的参谋追问道。

“观是指按照战场局势做出判断,以奥斯曼的战绩以及情况作为判断,判定咱们下一步要做的事情。”

“而进则是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对沙俄进行一定的威慑,削弱其对战场投放军力的能力!!”

文腾辉对陶望“侃侃而谈”,不像刚刚的项少校回答的那么拘谨。

陶望“思索”了一阵,随后开口问道:

“如何进??”

“以舰队切断沙俄与美洲联系,屯重兵于凉州,知会英属加拿大,随时进取阿拉斯加……”

陶望听后,没有任何波动,因为这本来就是“计划的一部分”。

而文腾辉则继续回答:

“阿拉斯加与沙俄而言,利益不大,姑且算个皮毛。”

“所以在我看来,要想真正调动沙俄军队,还得靠东边。”

文腾辉说到这里,就不在说下去了,毕竟下面的东西“太敏感”了,和他一个小小的少校,关系不大。

陶望看了文腾辉一眼,依然没有什么表示,只是对所有人说了一句:“继续研究课题,到时候每个人写份论文给我。”

走的时候,看了文腾辉一眼,就直接离开了。

而在兵推室的文腾辉则是心不在焉的继续模拟战场局势,但在心里已经在猜测上面的“用途”了。

而在皇宫内,刘鹏看着刚刚发来的最新战报,皱起了眉头。

就在昨天,奥斯曼军队在巴尔干地区“丢失”了九个要塞,创下了截至目前为止的最新记录,要知道当初修的时候也才不到七十几个,要是这样打下去,怕不是除了主要城市,其他的都要被占领。

这样下去,所谓的碉堡城市,也将成为真正的“凋堡”。

“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再这样下去,非得让这帮奥斯曼蠢蛋把事情搞砸不可。”

刘鹏看着手中的战报,捏了又捏,最后喊了一声:

“传陶望和夏齐河来。”

(新任海军部长)

巴尔干战场……

此刻的巴尔干战场上,充满了厮杀和血腥。

暴力才是这里唯一的存在。

至于生命,不过是一场梦罢了,梦醒了,也该结束了。

碉堡内抽着“汉国烟”,吃着汉国奶糖的奥斯曼士兵,以及外面啃着黑面包喝着上面赏赐伏特加的俄国士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哪怕是奥斯曼占据主场以及防御优势,但他们依旧被俄国人那种不要命的“乌拉”打法,打的节节败退。

在战场上,这种情况很常见,最常见的就是一但失去火力掩护,百分之五十以上的奥斯曼军队,会选择投降。

对于奥斯曼军队的这一表现,哪怕是支持他们的英国人都不得不出来吐槽几句,泰晤士报就在前两天的头版发表文章:

“失去精神的西亚病夫!!”

当然,这篇文章在第二天就被下架了,只不过很快英国就有发表了所谓的“奥斯曼泥潭论”。

渲染直接参与奥斯曼战争,会陷入和俄国的战争泥潭,让法国捡便宜。

只不过这些都是边边角角,上不了台面,目前的情况是,那位拿破仑三世很希望通过一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战争,证明自己的能力。

英国人担忧俄国熊的爪子伸到波斯湾和地中海,甚至是印度洋。

奥斯曼人担心俄国人贪得无厌,要进军小亚细亚半岛。

只有汉国人在算计怎么获得最大的一块蛋糕。

这场战争用后世历史学教授的话讲就是:

“这是一场不义的战争,一场充满勾心斗角的战争,一场无情的战争,更是一场阴谋者的战争。”

月票,月票!!

(本章完)

→如无内容,点击此处加载内容←
如若多次刷新还无法显示内容,请点反馈按钮报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