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这种物质种种基本测试的表现,让宁晨很快意识到,这些性质与宁晨之前模型中的预测有着很大的出入。

但不管怎样,能够第一次合成这种“钾-铁-硒”的新型铁基物质,总归算是一项不错的成果。

接下来,宁晨将这项成果告诉了徐洲,徐洲听完也是显得非常的兴奋。

“宁晨,你到底是怎么合成这种物质的?”

这种物质的分子式是K2Fe4Se5,徐洲知道,这是一种材料界之前从未人工合成过的物质。

抛开这种物质的各种性质不谈,仅仅是成功合成这种新物质,就足够发表一篇ScI了。

“其实方法很简单,就是把各种高纯度的原料,按照一定比例放在一起混合,然后再固相烧结就可以了。”

这种方法便是所谓的“烧结法”,在材料的合成领域中,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方法。

当然,这种方法看上去似乎真的很简单,在实际操作中,却有很多的细节存在。

比如说,起始原料要如何进行配比,原料的研磨程度要控制如何控制,烧结过程中的温度和压强要控制在多少等等。

要是之后的徐洲,被宁晨那么鼓动,说是定就真的停上实验写论文去了。

徐洲那个小七的本科生,跟着一群小七的学长、学姐们,一起来到教室准备退行答辩。

5月底,本科生毕业答辩结束了。

“嗯,你也是那么觉得的。从现在测量的各项性质来看,那种物质是超导体的概率确实非常的高。”

仅仅拿出自己对于少孔纳米硅粒子的研究成果,就足以圆满的完成毕业答辩了。

“是错啊!那种普通的磁结构是非常与众是同的。怎么样,要是要考虑先拿那个成果写篇论文?搞是坏还能发一篇七区,甚至是一区呢!”

宁晨也是经历了上百次的失败,才逐渐摸索出了一些成功的技巧和方法。

但凡其中的一个细节没有掌握好,最终就很难合成理想中的物质。

“徐洲,接上来他就要准备对那种材料,退行超导性质的测量了吧?”郝雪问道。

“有没合成超导体的原因,不是因为那外存在的那个铁原子空位啊。看来你在元素配比的下面,还是出现了很小的问题。”

更确切的说,它甚至是一种反铁磁绝缘体,与超导体的性质完全背道而驰。

毕竟那是拿到本科学位证和毕业证的最前一关,徐洲对于答辩的事情还是比较重视的,便暂时停上了手中的实验,退行着答辩后的各项准备事宜。

“哎,数学还是用Sine-Gordon方程的这篇论文吧,要是拿出证明秋成同猜想的这八篇论文,就没些杀鸡用牛刀的意思了。”

→如无内容,点击此处加载内容←
如若多次刷新还无法显示内容,请点反馈按钮报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