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现代留过学 第五百二十四章 拿捏

作者:要离刺荆轲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4-03-23 17:42:54

元祐元年六月甲辰。

因太皇太后圣节将近,宰执奉诏依故事,推荐天下有为才俊,可堪馆阁之人入京赴阙,参与馆阁考试。

于是,尚书左仆射、门下侍郎韩绛举荐奉议郎张舜民、通直郎孙准、河南府右军巡判官刘安世等。

尚书右仆射、中书侍郎吕公著上书举朝奉郎孔平仲、奉议郎毕仲游、孙朴。

中书侍郎张璪举承议郎赵挺之、梅灏,宣义郎陆长愈。

知枢密院事李清臣举承议郎盛次仲、太学博士王柄。

门下侍郎李常举宣德郎陈察、太学正晁朴之等。

同知枢密院事安焘举宣德郎杨国宝、承议郎毕仲游、黄陂县县令李吁等。

……

宰执们一口气,向朝廷推荐了二十多位天下才俊。

名单送到赵煦手里,赵煦于是让冯景带人去吏部的官告院里,查一下这些人的告身、脚色,对这些人做一下背调。

很快,结果就报到了赵煦面前。

赵煦看完,就陷入了深深的精神内耗中。

“这不就是你贤我笑吗?”赵煦嘀咕着,靠在坐褥上。

也就是他心宽,看得开,知道大宋就是这个德行。

这要换朱元璋,赵煦感觉,如今都堂上的宰执都得去玩九族消消乐了。

为什么?

因为,根据冯景从吏部官告院那边的调查结果。

宰执推荐的二十多个依制推恩入京参加馆阁考试的‘才俊’。

超过七成,都是官二代、官三代。

比如说韩绛举荐的三个人里,就有两个是二代。

孙准——孙爽的孙子,刘安世——刘航的儿子。

其他人也大抵如此。

无论是新党宰执,还是旧党宰执。

所有人都是如此。

完美的诠释了那句话——嘴上都是主义,心里全是生意。

好在,推荐上来的,也并非全是二代。

这里面还是有几個有真才实学的。

比如张舜民,这位是大诗人、大画家,在现代都很有名的那种。

还有孔仲平,三孔之一,在当代与二苏齐名。

也就是在现代,不算有名。

“官家,吃些饮子,凉快一些……”文熏娘奉上煮好的紫苏饮,柔声道。

赵煦点点头,接过茶盏,拿着勺子吃起来。

不得不说,文熏娘的手艺越来越好,也越来越合赵煦的胃口了。

一盏冰爽的紫苏饮吃完,赵煦放下茶盏,看向在一旁低着头的文熏娘道:“熏娘替我磨墨吧。”

“我想写点东西。”

“诺。”文熏娘乖巧的领命去准备了。

赵煦看着她的背影,微微抿了抿嘴唇,将冯景叫到近前,问道:“可知道文太师近来在忙些什么?”

冯景低着头,答道:“奏知大家,臣在御厨听人说,太师这两日,请了高公绘、向宗良两位国亲过府。”

“听说是,太师家有两个孙子,好像是到了改定亲的年纪……所以,想和两位国亲结亲……”

赵煦眉毛一扬:“是吗?”

“应该是……”

赵煦摩挲了一下双手,这就有些不寻常了。

虽然文彦博这个人素来是很灵活的。

他也不怕被人指指点点——当年,他为了拜相,连温成张皇后家的臭脚也肯捧。

但过去是过去,现在是现在。

现在的文彦博,已经功成名就了。

他也不需要再去捧外戚的臭脚了。

所以……

他忽然想和高家、向家联姻,要做什么?

赵煦的皇帝本能,开始发动。

疑神疑鬼的自我脑补起来。

好在,这个时候,冯景在旁边说道:“大家,臣听说,太师除了议亲,似乎还在高、向两家,谈一些买卖……”

“嗯哼?”赵煦看向冯景:“什么买卖?”

“还不知晓,但应该有这么个事情。”

赵煦哦了一声,对冯景嘱托:“打探一下,看看太师要做的是什么买卖?”

“诺。”

赵煦吩咐完就站起身来,走向东閤。

在东閤的书房中,文熏娘已经磨好了墨,还贴心的铺好了元书纸,并用镇纸压好了。

赵煦走上前去,站到那张为了他的身高而特制的案几前。

他想了想,就提起笔,在纸上写下一首诗。

杜甫的千古名篇。

文熏娘在旁边看着赵煦一个字一个字的写下那首诗。

等赵煦写完,她就适时的出来捧场了。

“官家的字,写的可真好,几有大家之风……”

“是吗?”赵煦微笑着,看向文熏娘问道:“熏娘以为,朕的这副字好在哪里?”

文熏娘低着头,大着胆子回答:“臣妾愚钝不懂书法,但妾观陛下之字,迅捷灵动,非是凡字,提按顿挫,落笔硬朗……”

→如无内容,点击此处加载内容←
如若多次刷新还无法显示内容,请点反馈按钮报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