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之张松涛列传 第八十四章 困难与问题

作者:蜗牛非牛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3-06 16:57:44

最新网址:www.yiruan.info这次,张松涛还在各村寨查访到十五户工匠,也一并招募过来了,如果说去年新安庄刚立,他们未必愿意来,但今年他们就是非常积极的想来了,甚至还怕新安庄不要他们呢。

不过这十五户工匠里,铁匠非常少,但现在新安庄正处在发展期,不管什么工匠都是稀缺的,只要有一技之长,新安庄都要收下。

一直到正月十九日,张松涛领着刘辰举等四人,在新安庄和焦山庄周围,不停的奔波、忙碌着。

这一带各个大小村寨的人口、田土之类的登记的差不多了,基本和各当家缴纳的户册一致。

今日,杨河从睢宁那边传来讯息,要求尽快统计焦山庄和新安庄周围的废庄,尤以焦山庄附近为要,将废庄按照损毁程度和周围土地耕种的难易度,先分好等级,然后组织附近乡民,对等级高的废庄先行修缮一下。

不久后,杨河会从睢宁那边招募大批流民过来,这边要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流民过来后暂时都集中安置在焦山庄周围的废庄内。

待日后,对其进行登记,凡良善者都集中至好的废庄,统一管束,而其中识字的和有手艺的,则会先纳入焦山庄体系,如表现好的,可以转入新安庄内。

张松涛接到这个讯息后,留下一个书办,负责新安庄附近废庄的统计,自己带着刘辰举和另两个书办,前往焦山庄去,进行废庄的统计,也要做好安置流民的各项准备。

同时,新安庄户务堂民政所也派了人同张松涛等一起来到焦山庄,毕竟收容难民这事归他们民政所负责管理。

张松涛的统计所只是过来对之前记录的废庄,进行更详细的登记,以便于最后统计收容难民的情况。

……

正月二十一日,难民开始从睢宁出发,按照编好的队伍,有序的行进着,他们先汇集到黄河南岸的辛安铺,然后依着顺序分批乘船过河。

当然,船只的运力有限,如果当天过不了河,就要在辛安铺休息一晚,等第二天再排队过河。

依着杨河的吩咐,新安庄这边也在黄河北岸设立了一个流民临时收容所,就在新安集东侧一百多步外的黄河遥堤下,这里都是盐碱地,现时颇为干燥坚硬,里面同样分为四个区,将不同身份的流民分别安置。

然后在组织他们分批前往焦山庄附近的废庄,他们将被登记造册,编户齐民,永远安置在那边,成为新安庄治下之民。

在新安庄往焦山庄的道路上,每间隔五里便设立一处水铺,供流民歇脚喝水之需,以使他们能顺利走到焦山庄那边的废庄。

正月二十二日,第一批流民来到焦山庄。

他们衣衫篓缕,互相搀扶着一路行来,前面是新安庄的人打着蓝色旗帜领路,流民都在后面跟着,还有一甲的杀手队兵跟随,防止流民中混杂的奸猾之徒起乱闹事。

焦山庄这边经过三天的努力,也就整理出三处废庄,按照庄子的损毁程度估计,暂时也就可以安置不足三百户的流民,大约一千五六百人的样子。

当然,这些难民来了之后,人力有所增加,对废庄整理修缮的速度也会快起来,不至于影响继续接收流民。

焦山庄里还有好些闲置的屋舍,暂时就给这些新来的流民居住,以抵御严寒,他们第一晚就休息在焦山庄内,第二天便会被登记造册,分散安置的其他的废庄里。

……

正月二十三日,张松涛快马离开焦山庄,一路飞驰,很快便回到了新安庄。

这天杨河回来了,张松涛收到消息后,先是和刘辰举吩咐了一些事情,并安排他将杂事都交代下面去办,用心整理前时统计的人口、田土、矿产等信息。

然后休息一晚,这天一早就骑马返回了新安庄。

张松涛赶到新安庄时,杨河还未回来,他先与户务堂副总管严德政详细说了焦山庄那边安置流民的事情,之后便与严德政、杨大臣、齐友信等人谈论着崇祯十五年规划的一些事情。

忽有人进来禀报,说是相公回来了,已经进入南门。

张松涛等人忙匆匆走出戏楼公所,远远就看见杨河策在马上,正走过来,后面跟着陈仇敖和几名护卫。

此时杨河身着圆领绿色官袍,胸前绣着九品的练雀补子,腰上卡着黑色的玉带,头戴乌纱幞帽,极具官威官相,大家不由心中欢喜,杨相公终于当官了,新安庄的未来会越来越好。

众人簇拥着杨河回到戏楼公房,上到三楼,杨河一屁股就坐在他的狼皮大椅上,笑着说道:“还是家里好啊,自在,舒服。”

大家都是大笑着,杨大臣赶忙帮着杨河沏上茶,众人都围坐在大案周围,每人面前放着一个茶杯。

杨河与众人谈论起睢宁之事,尤其是那晚的宴会风波,大家只是惋惜,未能与会,要不然自己也能上去抽那家伙两巴掌了。

杨大臣更是狠狠的骂道:“那个衅种,敢对相公不敬,就该打死他。”

张松涛也是说着:“就是,好叫他知道我新安庄的厉害!”

“老陈,你掌掴那黄小子时候,爽不爽快?”杨大臣还是不解气的问着陈仇敖。

陈仇敖大笑着答道:“爽快,很爽快。”

众人立时一阵哈哈大笑。

……

接下来,大家就开始谈论新安庄最近的一些事情,还有就是崇祯十五年规划的事。

张松涛做为中军官兼统计所主管,坐在杨河的右侧,与杨大臣一左一右的分别坐在杨河身畔。

陈仇敖仍是身形笔直的站立在杨河身后约一步距离的地方,尽职的护卫着,甚至有些古板,然确实是一位称职的军人。

公房内各堂总管分别报上了今年的规划书,然后又禀报了近段时间的一些事情。

也提出了一些困难和问题。

当然困难主要是银子和粮食的消耗,目前新安庄的一切都在消耗,而没有产出,然杨河提出的崇祯十五年规划里的各项军务、农务安排,更像是一个个吞金怪兽一般,大笔大笔的消耗着新安庄的积蓄。

还有一个大困难就是工匠,现在从周围各庄子招募了一批读书识字的人,充任各堂所的书办,所以新安庄的运转已然没有问题,但急缺的工匠没有补充多少,尤其是铁匠,军务堂的任务最重,除了消耗大笔银钱,还要有足够的成熟铁匠,才能保证完成规划的任务,要不然……

而问题就集中体现在流民问题上,现在开始收纳流民,但究竟会有多少流民过来,设不设定一个数值,一旦达到这个上限,就不再收纳流民?

毕竟现在招收流民,就是往里白搭粮谷,至少到今年秋粮收获以前,新来的流民不会有什么产出,而养活他们则要消耗对少粮谷?最新网址:www.yiruan.info

→如无内容,点击此处加载内容←
如若多次刷新还无法显示内容,请点反馈按钮报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