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破晓 第291章 中日总动员(三)

作者:绯红之月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3-03-16 22:33:08

杨度看着接上煤气发生器的柴油机,才明白为何一个镇子居然如大城市一样用上电灯。解决了最大的疑惑,他就与护送的民兵一起迎着寒风,踏上了前往杨家屯的路。

杨家屯是个很红火的村落,村长姓张,村支书姓杨,都是年轻人。杨度拿出公文,村支书与杨度谈着最新的总动员令,村长则去村里通知民兵队长,生产队长等人前来开会。

村支书听了杨度介绍完命令内容,又详细问了最新的工作支付规定。忍不住摇头叹道:“上头非得这么干,俺们村一定不会拖镇上后腿。就盼着仗赶紧打完,俺们继续过日子。”

杨度本以为自己遇到的会精明能干的作坊主,又或者是拙劣模仿大道理的粗人,又或者狡狯的保甲。眼前的杨支书淳朴中有种磊落,让杨度竟然不知怎么回答。

支书考虑的不是民族大义,国家安全。但是其思考无疑符合了民族大义。

杨度正沉吟间,就听到外面的张村长大声说道:“大伙快点,外头冷,进屋就暖和了。”

脚步声中,好些人进了村办事处。村长向杨度一一介绍,都是村里的干部。众人大大方方的向杨度问好,并没有因为杨度是上头派来的人而刻意奉承,却都盯着杨度。杨度看得出,这些人都想知道杨度带来了什么消息,就将公文念给大家。

扣扣五六③⑦四三陆七伍

等杨度念完,有几人要过文公,凑在一起看。竟然能懂公文。此时杨度已经不再那么大惊小怪,正想解释,就听生产队长问道:“杨同志,上面说了付钱的新规定,有没有说要给俺们多少订单?”

杨度这才想起自己前来的工作可不止通知不好的消息,赶紧打开领到的书包,从里面将其他的文件拿出来。其中一份就是订单申请流程,生产队长拿过来就看,竟然也是能懂的。

这场面让杨度觉得世界好像有些不正常。就杨度所认识的人中,识文断字,能能写的都不是眼前这些穿着很普通衣服,操着方言的普通人。书人因为经常朗,声调里难免抑扬顿挫,面前的普通人那种文字节奏明显没有怎么过书。

眼前这些人表现出来的干净利落,以及尽快办事的作风本就与普通书人完全不同。说起来,杨度只在有身份的人物身上看到过这样的做派。

村干部们完文件,商议片刻,就有了结论,“这就是头几年做衣服的办法。价钱又降回去那个时候。”

“其他的怎么样?”

“不知道。杨同志,还有别的文件吗?”

见这些人不慌不乱,杨度把其他文件拿起来一一了。有确保1922年过冬煤炭供应的文件,有过冬储备蔬菜检查的文件,还有义务教育排查以及对军人家庭子女强化上学的文件。令杨度感到有些暖心的,是军人家庭抚恤慰问工作安排。

东北政府的确对东北民众提出了要求,却与关内那种纯粹的募兵制大大不同。在东北政府治下,从军是义务。同样,为民众提供基本生活供应,组织生产,安排就业也是义务。杨度了解过这些,真的亲眼看到之后,还是不由得生出些感慨。

村干部们听完这些文件的名字,已经有了大概的判断,几个人再了关于生产加工最新报酬的文件内容,村支书松了口气,“大家瞅,政府在公文里说的明白。现在打仗要买武器弹药,要买老多的东西。如果按照以前的价格收购,政府没有那么多钱,就只能按最低的钱收购。”

&—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一位干部眉头皱起,看来思考的很为难,“嗯……一样的钱能多买物资……就是这个意思吧?杨同志,政府是这个意思么?”

“正是如此。”杨度说完,又担心村里的干部们理解不了,解释了一下,“政府原来只有100文钱,之前一个馒头10文,能买10个。现在打仗了,一个馒头5文钱,就能买20个,所以……”

杨度说着,就发现村里的干部们不仅对这些解释没什么兴趣听,当杨度提到战争的时候,干部们不禁露出了厌恶的情绪。杨度有些尴尬,只能停下解释。

片刻沉默后,村长说道:“就给大家说,和五年前一样。等打完仗,日子就回来了。”

生产队长一脸的无奈,“这日子又回去了。”感叹完,又看向杨度,“杨同志,上头说没说这仗什么时候打完?”

杨度觉得乡下人就是理解不了大事。此次大战从哪个角度来看都是国战,有可能会打上几年。既然解释不清楚,杨度索性随着此时的气氛答道:“肯定是越快打赢越好。请诸位与村……里群众说,我们肯定能打赢。”

听了并不复杂的话,村干部们的接受度可比杨度有些冗长的话要高的多。大家一商量,就去召开村民会议。支书还提醒道:“那些接城里和镇上订单的,专门叫起来开会。”

杨度心中又生出违和感。这些厌恶战争的普通人,对于收入降低感到不快的乡下人,偏偏对于自己承担的战争辛苦不予置评,毫不迟疑的迎上去应对。

……或者,自己其实被安排到了一个不得了的地方么?

这最后的想法明显是错的。孙家营与杨家屯都在东北不过是众多普通的村镇,东北政府的体系绝不可能为了杨度一个人搞出什么特别的事情。99.999%以上的东北政府组织成员根本不知道杨度。密码五六三七四三六七五

总体战的目的就是把政府资源用于战争。既然不可能在当下税收基础上完成战争,就只能通过调整产业链,优先满足军工需求。通过削减民用消费来弥补军事支出的增加。削减工资只是现阶段采取的手段。如果战争进行到更残酷的阶段,还有进一步手段来维持战争。

100%的东北政府下行政单位全都在进行与杨家屯一样的工作。那些经济上的毛细血管开始改变运行方式,将资源转入战争血管。控制这些变化的就是各级行政机构。

基层报表完成后,通过上交、汇总、统计,送到吴有平手上的,是一份高度总结的汇总表。吴有平不停的工作着,每天除了十几分钟吃饭与六个小时睡眠之外,他不停的处理着汇报上来的各种问题。

虽然不到30岁,吴有平的鬓角已经出现了白发。但吴有平却如同上瘾一般,把自己沉溺在工作之中。因为只要有片刻的时间,一个问题就会冒出来。军委认为此次重伤与阵亡的人数会有80万。只要想起这个数字,吴有平就无法呼吸。

除了工作之外,没有任何其他方法能够让吴有平暂时遗忘这沉重的代价。

还有另外一件事也让吴有平必须用工作来驱逐其他念头。7年来,东北政府的确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也积累了数倍于发展成果的债务。何锐使用了在吴有平看来几乎等同于欺诈的手段拆东墙补西墙,五口锅一个锅盖,哪里紧急哪里用。

如果把东北政府投入到经济建设的资金额度定为1000,东北能够获得粮食、矿产、工业品加到一起,也只有200。这不是说有人把那800给贪污了,这800变成了基础建设,工业设施,教育体系,人员工资。

如果没有战争,如果没有通过总动员对经济起到冻结作用,让那些债务不至于爆开。最多一年半,东北就要被自己积累的天量债务给爆掉。

与东北的窘境相比,整个中国有大量的资金、资源、市场是被闲置的。打赢对日战争,就能通过迅速解放中国,从各地获得税收与市场来填补这巨大的窟窿。

也就是说,原本东北1000的支出,可以获得与之对应的2000甚至3000的可变现实物。未来的中国政府根本不用去掠夺这些,甚至还能再发行4000甚至5000的货币投入经济领域,在全中国铺开经济建设。

AP.P

→如无内容,点击此处加载内容←
如若多次刷新还无法显示内容,请点反馈按钮报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